0731-88576763

印刷项目
记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吴元新

  新华网北京6月17日电(记者吴晶晶)“在我的家园南通,曩昔家家纺纱、户户织布,我从小穿戴蓝印花布肚兜,盖着蓝印花布被,在母亲‘吱吱呀呀’的织布声中长大……”

  15日,在北京中华世纪坛“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”染织展厅里,47岁的吴元新一边手握刮刀,为一块新创造的刻板上浆,一边娓娓道来。

  蓝印花布,宋元时称“药斑布”,明清时称“浇花布”。简略、原始的蓝白两色,创造出一个憨厚天然、千变万化、绚丽多姿的艺术国际。

  一块小小的蓝印花布,不只使吴元新成为传统印染职业中仅有一位我国工艺美术大师,还在最近成为国家发布的220多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之一。他的著作接连三届获我国民间文艺最高奖“山花奖”,规划的蓝印花布系列著作被国家博物馆保藏。

  现在,吴元新还走上了我国美术教育的重要基地――中心美术学院的讲堂。来京参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期间,他受邀前往中心美院为大学生们开设选修课,叙述蓝印花布前史,教授印染技艺。课后,有韩国留学生要求拜师学艺,由于他觉得“这种技艺太有意思了”。

  作为“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”第五代传承人,吴元新现已在蓝印花布的国际里沉迷了大半辈子。17岁时,吴元新没有像同龄人相同热衷于去电机厂、半导体厂,而挑选了进民间织厂作业,正式开端从事蓝印花布印染刻板作业。“我记住我是咱们厂里仅有一个年青学徒,跟师傅学蓝印花布整套的工序。我边学习边到乡村去搜集民间蓝印花布纹样,后来渐渐自己规划研讨,越来越痴迷。”

  30多年来,在缺少资金、许多人不理解的境况下,吴元新坚持从事手艺蓝印花布的搜集、收拾、研讨、规划作业,移风易俗,使这门陈旧的手艺艺不只存活下来,还勃发出了生机。

  他搜集了5000余件民间蓝印花布珍品,规划了近千件蓝印花布纹样和饰品,出书了《我国蓝印花布纹样大全》。特别让人感到惊奇的是,他还自筹资金创办了一个民间蓝印花布博物馆。

  这个坐落在南通的护城河“濠河”边的博物馆前厅后厂,不只陈列了1000多种蓝印花布制品、图片,还出产自己品牌的蓝印花布产品,许多人慕名而来……现在,年已“十岁”的博物馆被我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“我国蓝印花布传承基地”。

  虽然吴元新一向在为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传承开展尽力,但手艺蓝印花布不断缩小的生计空间让他深感忧虑。

  在吴元新的记忆里,上世纪70年代,在他的家园还有数百人在做手艺蓝印花布,但现在把握这种技艺的只剩下20多人。而充满商场的用电脑刻板、机器染色的蓝印花布更是使传统手艺蓝印花布的生计寸步难行。

  “手艺印染的蓝印花布,融入了手艺演员的喜怒哀乐,而机器永远是没有爱情的。”看到自己创造的蓝印花布图画被许多“盗版”,而商场上许多廉价出售着流水线上出产的蓝印花布产品,吴元新感到无法。

  “还有许多撒播在民间几百年的陈旧蓝印花布把戏,正在消失,再不抢救就没有了。”

  近年来,跟着国家对包含蓝印花布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注重,让本来心境“多云”的吴元新逐步“放晴”:“这让咱们心里有底,也有干劲。”

  更让吴元新欣喜的是,在蓝印花布国际里出世长大的女儿吴灵姝和自己相同酷爱蓝印花布。现在就读于北京理工大学规划艺术学院的吴灵姝,这次和父亲一起来参与展览,19岁的她是全场年岁最小的“传承人”。她现在现已熟练把握了蓝印花布技艺中刻、印、染以及绞缬、夹缬等传统技法,并立志将来传承父业。

  “搞民间工艺真的很难很难,外面的引诱那么多,要耐住清贫、孤寂,真的不易。”看着女儿手握刮刀专心的神态,吴元新有些疼爱,但更多的,是欣赏和坚决……


Copyright © 2012-2018 爱游戏华体会官方入口-体育网站/华体会首页入口 版权所有

湘ICP备18014865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