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731-88576763

礼品盒
华语电影海报乃工具非利器(2)

  虽然没有明星出现,《花木兰》的此款海报却将片中男扮女装的故事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
  鉴于近期国内电影海报频频被指“山寨”“抄袭”,不少影迷好奇,究竟是哪些人在设计海报?据记者了解,国内没有专门的电影海报设计公司,许多专门从事广告、平面设计的公司会兼做电影海报设计业务。绝大多数影视公司的员工只会做一些添加LOGO、修图的边角料工作,无法负责海报的整体设计,而有实力的电影公司或者有自己的设计团队,或者与一些设计企业达成长期合作。

  中影集团新闻发言人蒋德富和记者说,中影集团一方面有自己的设计人员,一方面也经常对外公开对外招标,寻找合适的海报设计团队,“但无论如何,海报的创意是由我们来主导的。”而方励和记者说,他旗下的劳雷影业没有专门的设计人员,因此他从自己开办的一家科技公司抽调了一名熟练的美工,专门为《观音山》设计海报。

  记者从马超那里得知,市面上承接电影海报设计的价格很低,通常一张电影海报成稿的设计费在5000元至7000元,“1万元一张就是到顶了”,不但不赚钱,有时候还会赔钱。国内大部分片方对海报并不重视,很多海报设计师完全是出于对电影的热爱,或对导演的认可,才接手。马超和记者说,他甚至遇到一些小电影公司,电影项目少、投资低,对于海报各个阶段的功能根本没概念,还得由他反过来指导片方怎么一步步做下来,“遇到最不靠谱的公司,有可能把你的设计的具体方案都骗走了。”马超颇为无奈。

  尽管收费低,但设计电影海报的过程异常繁琐,以他今年贺岁档为陈可辛监制的喜剧片《神奇侠侣》设计海报为例,从2010年3月就开始着手。最初片方为他提供了剧情、主演、剧照等原始素材,马超和团队据此提交了一个详细PPT给片方,建议参考宫崎骏的风格和欧美超人漫画的视觉元素,融入古装武侠的中国风,比如说给两个侠侣做随身LOGO,并绘制了一些造型、布局的草图。这个方案报给片方后,片方收集意见回馈给马超,双方商量后再修改,然后继续提交方案、反馈、修改,如此反复无数次,过程中片方随时有可能推倒重来,“最后我们为《神奇侠侣》设计了一款全手绘的海报,片方都比较满意。”

  不过马超表示,与陈可辛的合作算是很顺利的,有的片方则要难缠得多,“有时候一款海报差不多要耗一年,做了无数个版,一会反体字版,一会英文版。如果电影公司自己做发行还好,有时候导演一套意见,制片人一套意见,发行公司也有一套意见,甚至发行公司再去找一套班子去做,最后我们的稿子被改成不知道什么样”。

  而更可怕的是,做海报的时候,不仅设计理念处处受限制,还要被一大堆赞助商信息严重干扰。“除了主创名单、出品机构,每个电影还有一大堆合作伙伴和赞助商,谁的名字排在上面,谁在下面,谁大谁小,谁和谁一排,我们都没法控制,而这对设计的整体美感影响很大。”马超表示,“最要命的是,赞助商那一大排LOGO,要占好大位置,而且每个LOGO的颜色和形状都不一样,赞助商又要求一定要保持LOGO的原样,最后出来的效果五花八门,完全不是一套合理的配色方案。”

  对比国外电影海报,马超感叹国外海报的设计体系要完善得多,“你看欧美的海报,它排版的时候,全用瘦小的浅色的字,把文字部分集中排成一个长条的区域,不怎么显眼,剩下的就是很酷的文字、广告语,都很美。像国内这样一大堆参差不齐的LOGO,没有一张国外海报会做成这样。”

  多数片方在设计海报的时候,最强调的就是突出明星元素,这也诞生了饱受影迷诟病的“大头照”式海报,这几乎是目前国内大片的“流行病”。对此,方励向记者表示,片方突出明星元素的心态能够理解,“毕竟明星是花了大价钱的,既然你用了明星,就必须让观众知道。”但是他认为表现明星不一定要用排列大头照的方式,“海报的目的是宣传,怎么吸引人就怎么来,明星在海报上的呈现方式能有很多种,造型可以做得更自由、更有想象力,甚至不需要忠于剧情和剧中的造型。你看很多别的行业的广告,连产品的形象都不可能会出现在广告里,照样让人印象非常深刻,我们却还在用最傻的办法。”

  马超则表示,自己前几年接手合拍片《黄石的孩子》的海报设计时,“大头照”正是最受喜爱的一种形式。“因为中国大片的概念是近几年才兴起的,当年为吸引观众走进影院,必须要用大明星、大场景来当卖点,所以前几年《黄石的孩子》《赤壁》《投名状》这样的大片,全都是上面一排明星头像,底下是战争场景,这几乎是大片的标准海报版式,片方很满意,观众也没觉得不好。”

  但马超认为现在的观众日渐成熟,对千篇一律的海报款式感到厌倦,而且观众获取影片资讯的渠道也非常多,不需要再通过海报去了解明星阵容,“所以摆明星大头的做法已经过时了,现在的影片不能再这么过分依赖明星元素,而是根据影片内容,明星、卖点、美感都要兼具,才能满足如今的观众需求。”马超和记者说,在他所看过的国内海报设计中,《花木兰》的一款国际海报让他印象很深,“那个海报很简单,只有一个头盔,加一个红嘴唇,没有脸和身体,但是很美和独特,拿到国际上去应该很吸引眼球”。

  谈到“大头照”泛滥的现象,方励认为与大多数片方的意识有关,“有些片方的思维局限在一个框架里,设计师也只能听他们的意见。”另外,他认为过去中国电影太惨淡,所以好的设计人员都不愿停留在电影行业里,“导致电影行业里的设计者反而不多,外面的设计师水平更高。现在电影市场好了,才慢慢有人愿意回来做这件事。

  与“大头照”一起被网友鄙夷的还有国内海报过于雷同,甚至抄袭国外海报的现象。对此马超表示,像中影这样的大机构,由于本身的国企色彩,再加上有相对固定的设计人员,所以会用一些设计模板反复套用,但他认为中影做的海报相对来说却是比较专业的,“从我们做设计的角度来看,虽然中影做的海报创意比较雷同,但它们画面修图、人物的肤色、光感、纹理,都做得还可以,设计师已经很熟练了。”

  谈到抄袭国外海报的问题,马超坦言大多数人做设计都有某些特定的程度的模仿,“比如我们做设计之前,也会搜集一大堆国内、国外的海报,别人的色调,感觉,字体,图片,都会拿来借鉴,比如《神奇侠侣》就借鉴了超人的一些风格。”不过马超表示,借鉴的前提是设计师要消化、吸收别人的优秀创意,如果只是简单直接套用,这样就变成抄袭了,“说白了大家都有互相抄的时候,外国设计师也一样,但是不至于像国内有些人,抄得这么没有水准。”

  至于一张优质海报的要点,《武侠》的一位宣传人员和记者说,首先是海报与影片的氛围、色调保持一致,二是独特创意和美感,并与电影的主题配套,“如果一张海报贴在电影院里,观众看了一眼,马上就被吸引,现场决定买票,那就是最OK的。”

  而马超还认为,对于没有大明星的中小成本电影,尤其是类型片而言,海报的创意是至关重要的,“你没有足够的钱去做宣传,所以对影院的阵地宣传很依赖,而海报是最直接的广告,一定要充分挖掘电影的卖点。如果是喜剧片,就要把喜剧部分夸大,在视觉元素上把最搞笑、人物最夸张的表情体现出来,做得比较有漫画感。如果是惊悚片,就极力营造惊悚气氛,这能吸引一批固定的类型片观众。去年底上映的《午夜心跳》就是个优秀案例。有时候还得打一些擦边球,比如剧中有美女,可以适度夸大香艳的部分,这就是找卖点。”

  在好莱坞电影工业体系,海报是营销发行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环节。海报设计由专业的公司承接,在一部大片开拍之前,设计师就深入接触剧组,研读剧本、与导演沟通,直至把握电影的灵魂。由于美国电影海报制作极其注重品质,因此有时一款海报的设计成本高达十余万美元。出色的电影海报设计师极受尊重,生于1947年的德鲁·斯特赞曾为150多部电影创作过海报,这中间还包括《第一滴血》《回到未来》《胡克船长》《夺宝奇兵系列》《星球大战系列》《哈利·波特系列》《地狱男孩系列》等多部著名影片,大导演乔治·卢卡斯则称他为“‘二战’后唯一作品值得收藏的画师”。


Copyright © 2012-2018 爱游戏华体会官方入口-体育网站/华体会首页入口 版权所有

湘ICP备18014865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