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731-88576763

行业资讯
霍山新闻网

  1月16日,六安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隆重开幕,六安市市长潘东旭作政府工作报告。

  2023年,六安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00亿元、增长7%左右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3.6亿元,增长7.7%。20项主要经济指标中,预计15项增幅高于全省,12项增幅居全省前5。

  着力加强区域合作,“融长入圈”成果丰硕。六安市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,引进沪苏浙亿元以上项目96个,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39个。深化与上海对口合作,签约加工制造业项目40个,136家规上工业公司与上海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;大力推进合六同城化,围绕合肥整车企业加快新能源汽车配套基地建设,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1个。

  着力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,质量效益显著改善。六安市坚定工业强市,预计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.6%,新增“小巨人”2家,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10家,舒城精密电子基础件、金安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零部件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;预计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.5%;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%。

  着力夯实农业基础,乡村全面振兴扎实推进。六安市围绕农业强市目标,建设高标准农田50万亩,产粮72.45亿斤,实现“二十连丰”,预计优势农业特色产业实现综合产值650亿元以上。新建97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,成功申报21个省首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。

  2024年,六安市将抢抓《新时代大别山革命老区协同推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实施方案》机遇,围绕“增速居前列、总量上台阶”,把发展机遇转化为发展动能,把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,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较快增长,增进民生福祉,保持社会稳定,打造大别山革命老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示范区,奋力走出新时代六安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路。

  六安市将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,加快建设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基地、长三角旅游目的地、长三角康养基地、长三角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。将深化与上海对口合作,聚焦六安所需、上海所能,深化产业协作,发挥青山绿水优势,争取入列沪皖共建长三角(安徽)生态绿色康养基地。将全面链上合肥,紧盯汽车首位产业,发挥区位配套优势,加快打造全省具备极其重大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、全国知名的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自主创新和产业化高地;加快沿江高铁合肥至武汉段及六安北站、金寨东站、南溪站建设,建成合霍阜高速霍邱段。

  六安市将锚定先进制造业发展趋势,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、电子信息、铁基和钼基金属材料、绿色食品等领域,系统推进企业-产业-产业链-产业集群建设;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鼓励企业加大技改力度,加快数字化转型,引导钢铁、建材、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企业未来的发展绿色制造,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行动。

  位于六安市六松现代产业园的安徽艾科智创科技有限公司里,全自动设备正在生产高端不干胶材料和涂布印刷产品。(程兆 摄)

  六安市将突出强链延链补链,深化与主导领域行业商协会交流合作,强化市县(区)两级基金联动,做优做强产业基金,支持重大产业项目落地;将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,建立重大投资项目分级调度机制,推动六钢物流园、金寨光伏新能源智能制造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提速增效。

  六安市将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,试点推行秋种“一张图”,建设高标准农田52.2万亩,粮食播种面积915万亩以上,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72亿斤以上;将围绕“三头三尾”,力争优势农业特色产业综合产值增长8%以上,推动预制菜产业年产值突破80亿元;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,持续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,优化衔接资金使用管理;加快精品示范村建设,深入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,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,打造一批集休闲、采摘、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景点,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。

  六安市将纵深推进大气污染防治“七个专项行动”,持续改善空气质量;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,严控农业面源污染源头管控,不断的提高国考、省考断面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;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;全面启动省级“无废城市”建设。将深化河湖长制、林长制改革;开展“绿美江淮”行动,加快实施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,稳步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。

  2024年,六安市预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.5%左右,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.5%,固定资产投资提高10%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%以上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于全省平均,城镇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、位次靠前,能耗双控及生态环境质量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。


Copyright © 2012-2018 爱游戏华体会官方入口-体育网站/华体会首页入口 版权所有

湘ICP备18014865号-1